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大時代裡不平凡的小人物 爺爺的溫暖練習曲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 爺爺生前常於夕陽西下時走到家門口,靜靜遙望遠方,一邊看著落日,一邊像是有心事般低聲呢喃。孩提時的我對此難以理解,年歲漸長,跟著父母離開故鄉臺東,前往高雄生活後,我才明白,爺爺遙望的遠方是故鄉,低聲呢喃是對在大陸的母親的歉意與思念。
 爺爺王保欽於民國十四年出生於河南獲嘉,父親王慶年是醫師,母親齊氏是在家相夫教子的婦女。抗日戰爭爆發後,國家局勢動盪,爺爺和其他年紀相仿的孩子們隨著私塾老師離開父母、家鄉,隨後入伍跟著部隊一起生活、學習,沒想到與父母一訣別就是一輩子。    
 對於爺爺參與的戰役,我沒有很深入的了解,爺爺與同袍間的情誼卻讓我印象深刻。爺爺曾說,部隊裡有許多從小一起長大的弟兄,即使沒有血緣關係,在朝夕相處、共患難的意識下,大家就像家人般互相照應,成為彼此的支柱與靠山。
 一次戰役中,一位長官和同袍被射中七槍,意識清楚,但無法行走。當時擔任文書職的爺爺不知道哪來的力氣,顧不得自身安危,扛起長官和同袍,突破重重難關,將他們送到軍醫處診治。來臺灣後,大家身處各地,那位長官和同袍還特地到臺東拜訪爺爺,只為再次親口說聲感謝。
 除了在軍中任職文書官,爺爺也曾在學校擔任歷史教師一學期。在短暫教學生涯中,爺爺對授課細節多不記得,但對為學生挺身而出的事仍印象深刻。
 平時待人親切的爺爺,剛正的性格也讓人敬畏三分,尤其遇到不公正的事,更是不畏權貴,只為捍衛真理。一次嬉戲打鬧中,某位將軍的兒子打傷同學,為避免麻煩,校方包庇將軍的兒子,沒有為受傷的學生伸張正義。身為受傷學生的班導師,爺爺聯絡將軍到校,要求將軍的兒子向同學道歉。這位將軍自知理虧,除了令兒子道歉,也補償受傷學生的醫藥費。因為這次事件,班上同學更加喜歡這位來自大陸的歷史老師。
 走過兵馬倥傯、時局紛亂的年代,爺爺更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日子。服役近四十年後,爺爺放下步槍與軍刀,拿起畫筆與雕刻刀,與奶奶在臺東太麻里開了雜貨店「誠正商店」。每個早晨,居民們總會聽見爺爺充滿鄉音與朝氣的問候,並對來往人們投以微笑,成了當地居民共同的回憶。
 有些人知道爺爺喜歡雕刻,會特地帶品質好的木材給爺爺,敦促爺爺趕快創作。我離開臺東前,每天放學或假日,便充當爺爺的小幫手。爺爺雕刻的同時,也是專屬我和爺爺的「歷史課」時間,即便已忘記許多內容,爺爺和藹的臉龐和親切的笑容,至今仍深刻烙印在腦海中。
 民國九十五年,陳懷恩導演拍攝單車環島電影《練習曲》。主角懷著對家鄉與音樂的熱情,在單車環島之旅過程中,看見許多故事,我的爺爺很榮幸參與其中。
 電影情節敘說主角行經太麻里休息,看見雜貨店內擺設的各式雕刻,與一位爺爺的對話。爺爺細心解說每一件作品的故事,其中他最鍾愛的是一尊雙親的雕像。只見爺爺眼眶泛紅,哽咽地說:「慈母……全世界只有一個母親啊!我對不起我的母親,至今都沒能回去探望她,我很不孝,都是我的錯。」
 戰爭使人們流離失所,撕裂無數家庭,我的爺爺是歷史洪流裡的小人物,但他的故事代表一個大時代的縮影,因為有遺憾,才會更珍惜擁有的一切。如今爺爺已逝,雖然悲傷和不捨仍在,但爺爺溫暖正直的風範永存我心中。
 
 【作者速寫】王治國,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畢業。現為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專任助理。
(點閱次數:323)